人生在世難免困頓,心煩意亂千糾萬結時不知該如何表達?苦惱大叔來教你。
這座《苦惱男人》(The Vexed man,1771-1783)頭像稱得上是洛杉磯蓋堤藝術中心(the Getty Center)最受歡迎的藏品之一。每位訪客與他相遇時,總免不了眼睛一亮忍不住噗哧笑出聲,然後再前後左右繞來繞去仔細端詳,好好研究他那皺成一團的五官與每道皺紋。而且要是沒有偶包的話,還要跟著做出同樣表情來張大合照→就是我本倫。
苦惱大叔正面照。
讓人也忍不住跟著皺成一團~
《苦惱男人》(The Vexed man)
Franz Xaver Messerschmidt
1771-1783
雪花石膏(alabaster)
39.4 × 27.3 × 26 cm
the Getty Center / 圖片來源:Junie Wang,攝於洛杉磯the Getty Center
如同之前文章【噓~不要吵】所提及的法國畫家杜克勒(Joseph Ducreux,1735-1802)非典型自畫像,《苦惱男人》與傳統雕像大相逕庭,兩者都受到啟蒙時代盛行的相貌學(physiognomy)論述影響。尤其是瑞士學者拉瓦特(Johann Caspar Lavater,1741-1801)主張,即〝人的性格可以透過其外觀來辨別〞,因而讓藝術家關注於使用不同形式呈現出人類多樣表情。此外並反映當時以科學研究藝術家和學者智力的興趣。
搞怪藝術作品就要在一起~在一起~
法國畫家杜克勒(Joseph Ducreux,1735-1802)《打呵欠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Yawning),與苦惱大叔多麼般配。
Joseph Ducreux,1783
oil on canvas,117.8 × 90.8 cm
圖片來源:Junie Wang,攝於洛杉磯the Getty Center
《苦惱男人》出自活躍於奧地利的德國雕塑家-梅塞施密特(Franz Xaver Messerschmidt,1736 - 1783)之手。在他人生最後13年(1770-1783)裡,共完成69座『人物頭像』(The Character Heads),《苦惱男人》即為其一。
『人物頭像』系列為梅兄研究面部表現的生理學結果,並非自塑像。他以戲劇性方式,無論歡樂、厭惡或震驚的各種誇張狀態,奮力擠壓、扭曲五官,表現出人類所有情緒和表情→依他認為共有64種。儘管許多座頭像看起來跟雕塑家本倫五官相似度很高。
苦惱大叔揪竟有多苦惱?
他老人家的表情酸苦,看著像是做鬼臉,又似乎愁眉苦臉。最妙的部分就是像用力扭乾毛巾般皺成一團的五官→不知道完成這座雕像擺完潑斯後,麻豆要用掉多少抗皺精華液,敷完多少緊緻面膜好亡羊補牢啊﹖嘖嘖~
好玩的是,《苦惱男人》採用雪花石膏(alabaster)製作,特點在於一開始雖為白色,但隨著時間流逝,顏色會逐漸加深變成黃褐色。梅兄利用石膏氧化後的暖色調仿效人類膚色。而石材表面紋理,可加強眉心、鼻樑、眼角和法令紋的紋路效果;髮際線、皺紋、癟嘴與繃緊的臉頰、頸部又形成對照。再看他鼻孔張得好開,表情超痛苦,似乎被可怕氣味攻擊。你看頸肩處肌肉擰得多緊,幾乎快要被扯斷了!
苦惱大叔看來煩悶又苦惱,但說實話,我們並不確定是否為創作者意圖,因為他並沒有幫頭像命名,也未曾留下特定說明,所以保有許多想像空間。
換個角度看苦惱大叔。
相信我,等你見到他本倫一定也會在他身邊打轉。
《苦惱男人》(The Vexed man)
Franz Xaver Messerschmidt
1771-1783
雪花石膏(alabaster)
39.4 × 27.3 × 26 cm
the Getty Center / 圖片來源:Junie Wang,攝於洛杉磯the Getty Center
苦惱大叔側面照。
注意看頸肩肌肉繃得多緊!
《苦惱男人》(The Vexed man)
Franz Xaver Messerschmidt
1771-1783
雪花石膏(alabaster)
39.4 × 27.3 × 26 cm
the Getty Center / 圖片來源:Junie Wang,攝於洛杉磯the Getty Center
其實梅兄一開始也沒這麼搞怪。
出生於現今德國西南維森斯泰格(Wiesensteig),從小陸續跟著兩位雕塑家舅舅生活與學習,約莫19歲那年進入維也納美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Vienna)就讀。美術學院畢業後,年紀輕輕的〝小梅〞憑藉出色石材、金屬雕琢技能在宮廷謀得職位為皇家服務,並接獲許多貴族和宮廷雕像委託。
皇室寵兒階段中,最著名作品應該就是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蘭茲一世(Franz I,1708-1765)與哈布斯堡王朝唯一女性君主,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后-瑪麗亞・德蕾莎(Maria Theresi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1717-1780年)所製作的頭像(1760)與全身雕像(1765)。(這對夫妻所誕育的小女兒後來成為法王路易十六王后)
小梅此時風格仍是結合巴洛克與洛可可特點,衣帶飄飄裙影翩翩,強調裝飾性,華麗且浮誇。
小梅早期作品,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后-瑪麗亞・德蕾莎(Maria Theresi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1717-1780年)所製作的頭像(1760)。
此時風格仍是結合巴洛克與洛可可特點,衣帶飄飄裙影翩翩,強調裝飾性,華麗而浮誇。
圖片來源:Österreichische Galerie Belvedere
接下來幾年在古典藝術聖地-羅馬之旅後,深受古羅馬美學震撼,小梅轉向新古典主義風格,捨去虛華贅飾,更加精簡講究,開始強調人物的特徵和性格,『人物頭像』系列漸次醞釀。話說小梅於1769年已在維也納美術學院任教,5年後,美術學院開出了更高階的教授職缺,並考慮由他出任。此一職位可以確保穩定收入且提高個人聲望,簡直是個大肥缺。
劇情進展到目前為止,步入中年的〝梅兄〞職業生涯發展看似前程大好,發展無限。
但如果一切都這麼順利的話,《苦惱男人》就不會出現了。
就在提出新職位申請後,梅兄不但未獲錄用,甚至被學院給踢出門,也就是說沒升官就算了,結果還一整個失業。這個悲劇或許出人意表,也可說是其來有自。
據說打從梅兄的主要贊助者梅騰斯(van Meytens)於1770年去世後,他的精神狀況便非常不穩定,不只脾氣暴躁,而且更加好鬥,隨時想跟人拼命,甚至揚言要殺死其他藝術家。同事們也察覺到他性格上的轉變,保守的奧地利宮廷當然無法容忍他脫序的行為表現。在寫給皇后大人的一封信裡,考尼茲伯爵肯定梅兄的專業能力,但也建議他混亂病態的舉止並不適合擔任該職位。
於是梅兄應箭落馬。
遭此打擊與挫敗,讓他只能黯然離開維也納回到故鄉,一番輾轉遷徙後於普萊斯堡(Pressburg)鄉間落腳。仕途潦倒,精神耗弱,梅兄依舊執著於『人物頭像』創作。即使落魄到只能偶爾接些小案子餬口,甚至要還得幫人修補義肢賺點生活費→想想看皇室御用雕塑家與鄉間修補匠的差距。他依舊沒打算把『人物頭像』作為展示或銷售物件,反而堅定創作,獨自生活。
孤僻又神祕,讓梅兄晚年生活和作品都罩上一層迷霧。在他去世前兩年,德國作家尼古拉(Friedrich Nicolai)跑來參觀他的工作室;1785年,也就是梅兄故去兩年後,出版這段參訪紀錄,成為唯一後人理解梅兄和『人物頭像』的寶貴資料。依據尼古拉說法,梅兄告訴他,自己是從鏡中觀察臉部表情後,再使用大理石、青銅和雪花石膏製作成品,他將頭像們稱為Kopfstücke(頭部物件),目的就是要呈現出64種人相學研究成果。
『人物頭像』(The Character Heads)排排站。 / 圖片來源:網路
大概是『人物頭像』表情都太浮誇,讓人印象深刻,引起許多人興趣。最愛放馬後炮的後人以尼古拉文本為基礎,診斷出梅兄患有各種精神疾病。2011年,一位研究人員甚至還提出他老人家得到肌張力障礙,一種會影響臉部的非自願性肌肉收縮疾病,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病徵之一。
另外,尼古拉說了,梅兄相信自己被鬼魂騷擾,因此透過創作一系列誇張表情頭像,用來作為護身符好抵禦邪靈保護自己,讓他月黑風高夜深人靜時,不用咬著棉被發抖流眼淚→這是我說的。
但,尼古拉的話你相信嗎?
果然被打臉。
後世研究發現,尼古拉為了故事效果,捏造了許多不實情節。
梅兄的『人物頭像』並非精神病患者的護身符,而是一系列滑稽表情作品,完全起於雕塑家本倫極度癡迷於人體肌肉和骨骼運作效果;創作這些頭像,正好也是對他本身的技藝挑戰。對他來說,這是一種逆向的藝術創作方法,表明他是一位具有創造力的雕塑家,而非乖乖牌宮廷藝術家。
話說尼古拉雖然沒啥禮貌亂掰故事,幸虧還是有點眼力,將梅兄形容成〝一位怪人與真正的藝術家〞。
『人物頭像』系列~《強烈氣味》(Strong Smell)
Franz Xaver Messerschmidt,1771-1783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London / 圖片來源:wiki
梅兄在1783年孤身而終後,由家人繼承作品,部分『人物頭像』則被賣給一家餐館老闆。
這些風格獨具,富有戲劇效果的頭像讓餐廳老闆決定公開展出,並一一幫它們添上聳動名稱,方便觀眾理解作品意涵(或是,反而限制了觀者想像力﹖),例如《偽君子和流浪漢》(A Hypocrite and a Slanderer)、《終極傻瓜》(The Ultimate Simpleton),或者《苦惱男人》等。
餐館老闆所擁有的49座頭像於1793年開始在維也納市民醫院展出(幸好不是餐館裡),然後再巡迴到主題公園娛樂大家。後來維也納公園裡便能買到由蠟或石膏製成的頭像複製品,當然,蓋堤中心的紀念品店也有各種尺寸的複製品供你挑選帶回家。
梅兄這些69座頭像裡,如今尚存54座流傳於世,其中16座現存於維也納美景宮美術館(Belvedere Museum)。諷刺的是,『人物頭像』在他死後,才終於獲得世人青睞與尊重,並被重要藝術機構收藏,身價在拍賣市場跟著水漲船高。
『人物頭像』系列~《偽君子和流浪漢》(A Hypocrite and a Slanderer)
Franz Xaver Messerschmidt,1771-1783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圖片來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人物頭像』系列~《終極傻瓜》(The Ultimate Simpleton)
Franz Xaver Messerschmidt,1771-1783 / 圖片來源:wiki
如今被陳列於美術館裡的『人物頭像』們,就像隱藏版彩蛋般滿滿驚喜,常為參觀者在沉靜肅穆一本正經的古典環境帶來振奮活力,勾起好奇心→美術館竟有這種搞怪雕像,又荒誕搞笑→高調誇張的表情超有喜感,這些情緒都解救了整個氣氛也開暢了心情。要不然你說,有哪時候逛美術館可以這麼歡樂?
低潮煩悶時,蝸居太久時,也來學學苦惱大叔的苦惱臉,真的超・舒・壓。
歡迎分享苦惱照,來嘛~來嘛~
#人生苦惱要自己找樂子
#跟我一起拿起鏡子
#膠原蛋白錠先準備好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