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與貓》(Child with cat)是印象派畫家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1887年的作品,此時正值雷諾瓦試圖不再追逐閃爍迷離外光氛圍,而是轉向對古典大師致敬的「安格爾時期」(Ingresque period)。
畫中女孩年約9歲,有著一頭柔順閃亮的蜜棕色頭髮、嬌嫩飽滿的蘋果肌,以及泛著灰綠光澤的雙眼。她的米白色衣裙領片、上身和袖口都有講究的金色繡樣,再看座椅和後方壁紙、背景相互呼應的粉色調,都可以觀察到女孩家境優渥,至少不愁吃穿,未識愁滋味。
雷諾瓦受女孩父母所託,為天真爛漫的她畫下了這幅肖像畫。你看她懷中擁著那貓咪,一臉滿足得瞇起雙眼磨蹭撒嬌,或許下一秒便會開始打起呼嚕;再看貓咪體態肥美,養得多好,很可能牠本來就是女孩的寵物,因此一同入畫時才會表現得這麼融洽自然。
《小孩與貓》(Child with cat)
Pierre-Auguste Renoir,1887
oil on canvas,65 x 54 cm
Musée d'Orsay
圖片來源:wiki,public domain
由於受到義大利和西班牙之旅所見的古典大師之作啟發,使得雷諾瓦此時更注意線條、色彩與結構的應用,另外相較於外光派為了捕捉瞬間光影,通常顯得快速率性的筆觸,雷諾瓦也以精緻又完成度高的手法製作《小孩與貓》。為了搞定構圖,雷諾瓦至少畫下4張草圖,雖然女孩的姿勢改變不大,但她原來的坐姿應該還要再正面一些。可能是為了看起來更隨興自在,雷諾瓦最終採用了身體朝向一側的方案。
讓當時逐漸打開名氣和市場的雷諾瓦如此講究,還能捕捉到女孩跟寵物之間最親暱的模樣,想來女孩畫像並非只是一般有錢倫的委託案,畫家與麻豆之間肯定彼此之間具有一定的熟悉度。
果真,這位女孩就是茱莉・馬奈(Julie Manet,1878-1966),而雷諾瓦正是最疼愛她的叔叔。
茱莉・馬奈的父母都是畫家,父親歐仁・馬奈(Eugène Manet,1833-1892)和母親貝絲・莫莉索(Berthe Morisot,1841-1895)也都出身教養良好環境富裕的資產階級,尤其母親莫莉索在那個女子受教機會仍有諸多限制的19世紀,依舊獲得家庭認同,得以習畫成為畫家,婚後也擁有丈夫全力支持事業,可見小茱莉所處環境氛圍之開明。
因為莫莉索晚到1874年,約莫34歲才嫁給歐仁・馬奈,等到37歲生下女兒時,歐仁・馬奈也已經45歲,夫妻兩晚來得女喜悅非常,自然會將全數的愛傾注在她身上。
莫莉索身為當代少見的成功女畫家,秉持宏觀視野,相當重視這唯一的寶貝女兒教育。她帶著小茱莉四處旅行,到各地參觀博物館、藝廊和歷史文化遺跡,引導她閱讀文學著作,也教她繪畫創作與審美思辨,還讓她學習小提琴。豐富見聞和開放得近乎隨意的教育方式,讓小茱莉的見識自然不同於尋常養在深閨的19世紀末巴黎女孩。
小茱莉的雙親皆與雷諾瓦私交甚篤,尤其母親莫莉索更是從印象派創立之初,就與雷諾瓦和莫內(Claude Monet,1840-1926)等人並肩作戰抵抗學院窠臼,彼此之間的革命情感不言可喻。至於女孩的伯父,被奉為印象派祖師爺的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跟雷諾瓦的淵源更是不在話下。
因此女孩打從一來到世間,便在家人與印象派眾叔伯所締造的藝術光圈之中成長,不但母親愛畫她,就連伯父馬奈、母親的好友雷諾瓦也常以她入畫。
小茱莉自幼在印象派各家畫室間來去,可能還曾經淘氣地拿起人家的畫具玩耍搗亂,生活中也少不了耳聞這些志在改革傳統、開創新局的藝術討論,如此特殊的成長背景,可謂不折不扣〝印象派嬌嬌女〞。
遺傳了母親美貌,見識不凡又討人歡心的小茱莉肯定很受到印象派叔伯們喜愛吧。在莫莉索的鼓勵之下,茱莉以自由自在的筆觸開始認真記錄了1893年至1899年之間,她在印象派圈圈裡成長的過程,以及她與母親相處或一起作畫、旅行的點滴。那時她大約15到21歲,正是窈窕少女初長成,藝術氣氛多年浸染之後,無論欣賞或感受的敏銳度自然非比一般。
小茱莉的日記不同於普通少女工整秀氣的閨閣記述私密傾吐,而僅僅使用鉛筆在舊筆記本上隨興書寫,隨意的程度甚至頗為潦草隨便,足見父母親給予她多大的尊重與自由。
日記中記錄了19世紀末期,一位資產階級女孩觀察到的法國社會現象,以及印象派畫家如雷諾瓦、竇加(Edgar Degas,1834 ~ 1917)、莫內和希斯萊(Alfred Sisley,1839 -1899)等人言談來往的第一手描寫,簡直是比任何傳記作家的描述都還要來得貼近深入。
從備受寵愛的女孩角度看待印象派,絕對比尖酸勢利的藝評家之眼真實又溫暖多了。
這本日記後來被翻譯成英文出版:《與印象派畫家一起成長:茱莉・馬奈的日記》(Growing Up with the Impressionists: The Diary of Julie Manet),也成為後世了解19世紀末印象派畫家們的另一扇窗口。
------------
雷諾瓦為小茱莉所繪製的《小孩與貓》清新可愛,得到女孩本人和雙親的認可,而且莫莉索本來就很欣賞雷諾瓦的〝安格爾〞風格,只是印象派其他人卻不這麼想。依據茱莉的回憶,竇加阿北就覺得雷諾瓦叔叔把她的臉畫得太圓,看起來像個花盆…
好吧,誰叫他們交情好,有話可以直說,吵過一架隔天照樣是兄弟;事實上,早在1870年代,馬奈就曾私下跟莫內說,雷諾瓦缺乏繪畫天分,早點斷了想當畫家的念頭比較好。欸,還好莫內不是個愛八卦的傢伙,所以雷諾瓦始終不知道有這回事。
再看雷諾瓦1894年為茱莉繪製的《茱莉・馬奈肖像》(Portrait de Julie Manet),跟《小孩與貓》創作年代間隔7年,小女孩如今已亭亭玉立;那豐厚的棕色秀髮、慧黠水靈的雙眸、染上紅暈的雙頰,以及粉嫩嬌柔的唇瓣,都是青春最美的模樣。雖然女孩看來有股強說愁的淡淡無辜。
《茱莉・馬奈肖像》(Portrait de Julie Manet)
Pierre-Auguste Renoir,1894
oil on canvas,55 x 46 cm
Musée Marmottan Monet
圖片來源:wiki,public domain
茱莉・馬奈(Julie Manet,1878-1966)於1894年留影,這年她16歲。
圖片來源:wiki,public domain
而莫莉索畫女兒,丈夫即使入鏡,大約只是配角,透過鬆散筆觸、清麗色彩和新穎構圖,都流露她身為畫家的專業、自信,與為人母深切滿溢的關愛。
晚來得女的歐仁應該是個好爸爸,才會坐在長椅上任由女兒把他的大腿當成桌面玩遊戲。另外,歐仁原本也是畫家,婚後卻轉向支持妻子的繪畫志業。即使莫莉索原本芳心可能歸屬於歐仁的兄長,但看來她還是沒有嫁錯人。
《歐仁・馬奈和女兒在布吉瓦爾》(Eugène Manet and His Daughter at Bougival)
Berthe Manet,1881
oil on canvas,73 x 92 cm
Musée Marmottan Monet
圖片來源:wiki,public domain
爸爸陪伴女兒在花園玩耍,由畫家母親畫下父女倆溫馨相處的可愛身影,在19世紀末是非常難得的相處模式。
《歐仁・馬奈和女兒在布吉瓦爾的花園》(Eugène Manet and His Daughter in the Garden Of Bougival)
Berthe Manet,1883
oil on canvas,60 x 73.5 cm
Unknown location
圖片來源:wiki,public domain
如果日子就這麼過下去,小茱莉應該是印象派圈圈最幸福的孩子了,可惜,命運老是愛捉弄人。
先是父親歐仁・馬奈於1891年病倒,1892年便撒手人寰;僅僅3年後,母親莫莉索可能因為照顧生病的愛女而被感染肺炎也跟著病逝,17歲那年,茱莉・馬奈失去雙親,成為孤兒。在此之前,她的伯父馬奈早已於1883年去世。
接連失去至親,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是極大打擊,何況是個十多歲的女孩。
幸好,〝印象派嬌嬌女〞永遠擁有最強力後盾-印象派的叔伯們。
得知莫莉索的死訊後,本來跟塞尚聚在一起畫畫的畫家們隨即出發搭上火車趕往巴黎。
根據茱莉回憶,雷諾瓦一見到她便給予溫暖的擁抱,而她始終記得雷諾瓦叔叔那天脖子上戴著綴滿小紅點的白領巾,還有他毫無保留的疼惜。失去母親之後的那年夏天,茱莉正是由雷諾瓦接回家照看;雷諾瓦家只有3個男孩,這個慧黠可愛的女孩可能彌補了他膝下無女的遺憾,而他對女孩的關懷則是持續多年始終如一。
父母雙亡後,小茱莉的監護權歸給母親莫莉索的另外一位好友,詩人斯特凡・馬拉美 (Stéphane Mallarmé,1842-1898)所有,並與堂兄弟姊妹們同住,可惜三年後,馬拉美便去世。幸好小茱莉已逐漸成年,印象派的叔伯們以前對小茱莉疼愛有加,如今更是把她當成另一個掌上明珠般照顧。
1900年5月,正是春光漫漫明媚照人時,22歲的茱莉在現今的巴黎第16區舉行婚禮,嫁給畫家兼雕版師-歐內斯特・魯亞特(Ernest Rouart,1874-1942)。她的新婚夫婿與印象派淵源非比尋常。
歐內斯特・魯亞特的父親亨利・魯亞特(Henri Rouart,1833-1912)是一名畫家、收藏家和工程師,與印象派關係深厚,尤其是茱莉的竇加阿北。原來亨利・魯亞特和竇加曾經是巴黎歷史悠久的路易大帝中學(Lycée Louis-le-Grand secondary school)同學,兩人從那時就建立了長久交情。在馬奈和莫內等一干叛逆畫家被學院派給拒於門外的時候,亨利・魯亞特的作品曾經入選1868年至1872年間的官方沙龍,不過從印象派1876年第二次畫展開始,亨利・魯亞特隨即拋棄傳統,投向改革,之後直到1886年印象派最後一次畫展,他只錯過1882年那回,可以說是印象派的忠實擁護者。
以亨利・魯亞特跟印象派眾人之間的密切關係,茱莉與歐內斯特・魯亞特相識相戀算是近水樓台順理成章,再者歐內斯特・魯亞特被認為是以龜毛難搞著名的竇加門下唯一學生,作品風格也受到竇加陶染。
萬一、假設,小倆口婚後有些爭執,看在茱莉那德高望重的伯父馬奈、深受敬愛的母親莫莉索,以及向來嬌寵他的印象派眾叔伯分上,或許魯亞特家會更多些包容?
至於茱莉與歐內斯特婚後幸福嗎?除了生活中柴米油鹽繁瑣雜事,以及歷經一次大戰動亂之外,看起來應該是的。
夫妻倆都在藝術氣息濃厚的環境中成長,對藝術也抱持同樣的熱愛。他們都喜歡畫畫,並且一塊收藏大量藝術品,包含巴比松畫派的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莫內、竇加等人之作,以及茱莉所繼承的母親作品。這些質量皆優的藏品後來都捐贈給法國的美術館。
茱莉與歐內斯特總共生養3個孩子,只可惜歐內斯特比茱莉早走了一步,留下茱莉孀居度過24年漫長歲月。
而珍貴的莫莉索創作,最終則餽贈給巴黎第16區的「瑪摩丹莫內美術館」(Musée Marmottan Monet),包含25件以上油畫,另有75件水彩和多件粉彩、素描等。要是再加上由莫內二兒子米歇爾・莫內(Michel Monet,1878-1966)所贈與的莫內作品,瑪摩丹美術館便成為全世界收藏最多莫內和莫莉索畫作之處。因此瑪摩丹美術館也是印象派愛好者除了奧賽美術館和橘園美術館之外,不能錯過的寶地。
位於巴黎第十六區的「瑪摩丹莫內美術館」(Musée Marmottan Monet)如今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莫內和莫莉索作品收藏,其中印象派定名之作-莫內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1872)也被珍藏在此。
圖片來源:Junie Wang
在《印象‧日出》之前自拍的可愛母女。
圖片來源:Junie Wang
茱莉一直到1966年才以88歲高齡去世。
綜觀她的一生,儘管年少時失去雙親,總因印象派圈圈的向心力與暖暖人情,使得她感受到的慈愛總是盈滿無缺,加上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茱莉更在宗教信仰中找到撫慰的力量,支持她度過艱困的時刻。
或許多少繼承了父母的藝術才華和環境所致,茱莉從小便提筆畫畫,但是大概莫莉索的光環太耀眼,據說她在藝術創作的成就有限,風格一直受到母親影響,留存至今的作品也相當稀少。
無論是否創造藝術成就,光是身為〝印象派嬌嬌女〞,可以在美好年代親身經歷巴黎藝壇的改革熱潮,享受許多傑出藝術家,特別是〝印象派暖男〞雷諾瓦叔叔的驕寵疼愛,又擔任麻豆,在他們的畫室和住家自在穿梭從容來去,藉由他們的畫筆留下身影,或是在餐桌上聽大人們高談闊論,相信就夠讓人羨慕不已了…
#印象派嬌嬌女
#暖男雷諾瓦
#超羨慕有沒有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