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紐約行剛好趕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特展『Public Parks,
Private Gardens. Paris to Provence』最後1.5小時,見識到19世紀從普羅旺斯到巴黎的花園風光。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發布不到一天,昨日貼文【馬奈、雷諾瓦與莫內夫人】按讚數默默來到700多。對於一個紀錄自我興趣與學習的小地方來說,確實是很大的鼓勵。印象派一向是大家最為熟悉並喜愛的現代藝術流派,也因此沾了三位大師的光,由衷感謝大師們與各位不吝惜給予支持的朋友。(啾咪~
去年夏天紐約行剛好趕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特展『Public Parks, Private Gardens. Paris to Provence』最後1.5小時(不枉我在第五大道上沿著中央公園狂奔,呼~),見識到19世紀從普羅旺斯到巴黎的花園風光。
19世紀的法國因園藝興盛、異國事物藉由貿易引入,加上人緣不太好,老是被罵獨裁的皇帝拿破崙三世為了討好人心,開放以往只專屬於皇家的庭園,讓開放式空間沙龍和優雅庭院文化根植於法式品味中。再者1853年的巴黎大改造也讓巴黎從中世紀巷道交錯的古老城市變身成擁有林蔭大道、公園綠地與迷人廣場的美麗都會。
此時畫家也開始走出工作室,享受自然光,重新詮釋靜物花卉畫,讓她們比古典靜物又多了活潑自然的光采。尤其是著重記錄現代生活的印象派畫家們,以花園為主題的畫作,不論是巴黎都會或是南法郊區,更是從沒少過。
比如印象派雖是1874年才定名,但莫內在1860年代的作品便已開始使用大膽筆觸捕捉綠蔭間的光影,看來他已經叛逆很久了⋯除了文中所提馬奈作品《阿讓特依花園中的莫內家人》 (The Monet Family in Their Garden in Argenteuil,1874),這回特展還有其他有趣的作品,之後會再與大家分享(當然是等我對抗時差復活後啊)。
忍不住想說,文中提到的作品,皆創作於印象派第一次畫展(1874年4月15日)後沒多久,都不是他們最著名的作品,卻蘊含相當有趣的故事。
當時法國才剛經歷過普法戰爭的慘敗,以及巨額賠款所造成的經濟重創。這些印象派畫家們(雖然馬奈沒有參展,但卻是領頭羊)因為畫風太前衛,衝撞傳統太用力,飽受嘲弄與批評;加上普法戰後經濟委靡,也大大影響畫作交易市場,真可謂生不逢時,屋漏迎來連夜雨。
幸好他們挺過去了,此後再連辦7次畫展,直到1886年5月第8次展出,圓滿完成歷史任務,這時候剛好梵谷也來到了巴黎,可能也去看過這個印象派的最後一次畫展,但不管如何,繽紛色彩從此在他畫筆下綻放。
此時馬奈已經告別人世好幾年,莫內與雷諾瓦皆已成名,不再是當年窮呼呼的小畫家,也都相繼離開了巴黎。百餘年之後,隔著遼闊汪洋與大陸,在不同的國度,突破語言和文化藩籬,他們筆下的世界竟然如此觸動人心。
當年若是早知道自己後來會有這麼巨大的影響力,莫內在第一次畫展後因為看到《喧鬧日報》(Le Charivari)中,對於印象派眾人以及《日出印象》(Impression, Sunrise)這幅畫無情挖苦諷刺的評論,而暴怒到在戈柏瓦咖啡廳(Café Guerbois,如今地址為克利希大道11號--11 Boulevard de Clichy,75009)翻桌的場景是否還會上演?
因為熱愛創作、堅持理想,成就了藝術史上不朽傳奇,不只是印象派眾巨匠,古往今來,人生許多事何嘗不是如此?即使有著許多未知,也不確定終點,更受到不少艱難挑戰,但秉持信念自我精進,努力過後最終受益的仍是自己。這是印象派眾人教我們的事,當然所有流派與其他領域的披荊斬棘者亦曾親身示範。
給正在為生活、學業、事業與家庭奮鬥的你和妳(需要再來個感情嗎?),我們一起持續前進~
『Public Parks, Private Gardens. Paris to Provence』特展中除了畫作,另展出19世紀的園藝工具。(你說人家辦展是不是很用心?)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馬奈筆下的戈柏瓦咖啡廳(Café Guerbois)情景。
此處可說是印象派孕育之地。當時印象派眾人通常於周日和四在此聚會,成員包括莫內、雷諾瓦、竇加、塞尚、左拉(左拉是塞尚自小的哥兒們)、畢沙羅、希斯里,以及唯一的女性成員莫利索(Berthe Morisot,後來嫁給馬奈的弟弟)。
《Café Guerbois》
Edouard_Manet,1869,版畫轉印
26 x 33 cm,National Gallery of Art
圖片來源 : 網路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