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孩肖像》(Portrait of a Boy aged 11)
Jacob van Oost the Elder , 1650, Oil on canvas, 80.5 x 63 cm,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老雅各布.凡.奥斯特( Jacob van Oost the Elder ,1603-1671)為17世紀比利時布魯日著名畫家,在當地畫壇具有領導地位。年少時曾遊歷羅馬數年光陰,畫風因此受到巴洛克始祖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1-1610)影響,除此之外,同鄉前輩魯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1577 -1640)與凡.戴克(Sir Anthony van Dyck,1599-1641)亦是他學習的對象,奧斯特甚至也繪製這兩位大師作品的複製畫。
奧斯特的職業生涯堪稱多產,作品內容涵括大量教堂祭壇畫、以樂師、玩牌者、占卜師等人為主題的風俗畫,還有當地資產階級肖像畫和歷史畫等。
這幅《11歲男孩肖像》(Portrait of a Boy aged 11)完成於1650年,已經是奧斯特技法成熟之時。畫面右方背景處有畫家署名和他姓名縮寫(J.V.O)構成的個人標誌,類似今日品牌標籤的概念。
畫中男孩側身朝向觀者左側,視線並未與觀眾相對,畫家在此強調男孩柔軟及肩的棕髮、粉嫩澎潤滿滿膠原蛋白的雙頰,以及帥氣清秀的眉眼。畫面色調刻意降低亮度,與男孩的衣著協調,架構出端凝溫柔的深淺棕色調。而男孩身上看來蓬鬆柔軟皮草製的小帽和手籠,加了點棕紅色調處理,光看都覺得暖暖的,也成為整個柔緩啞色畫面中的亮點。
手籠(muff)最早在16世紀末已經問世,多以皮草、羽毛、布料等柔軟材質製作,用來對抗歐洲冬季寒冷的氣候。畢竟那時候的石造城堡或大宅即使室內房間設有暖爐,寒氣依然逼人,故而成為女士們新寵,手籠內甚至還可藏點小東西當作包包使用,因為手提包這種現代女性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一直到19世紀末才逐漸普及。
18世紀和19世紀中期之前,手籠為時尚女性必備配件,而手籠和斗篷或披肩通常會配成一套。
《穿戴皮草斗篷與手籠的女公爵肖像》(Portraitof Louise Henriette de Bourbon, Duchesse de Chartres and Duchesse d'Orléans (1726-1759) in a fur trimmed cloak and muff), Unidentified painter, 18th century, oil on canvas, 81x 65 cm
至於男士則要到17世紀之後才使用手籠禦寒,有趣的是,此時多半只有最前衛時髦的男士使用,而畫中男孩還未成年,或許不在此限。
還記得這一幕嗎?曾經牽繫全球無數女性心情起伏的《Sex and The City》影集最終以圓滿結局收場。在光看就覺得好冷的巴黎藝術橋 Le Pont des Arts,Carrie手上就有一個皮草手籠。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