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英國人的英國守護聖人
「聖喬治屠龍」的傳說大概是西方文化中,與龍相關最著名的故事了。
名列基督教「十四救難聖人」之一,聖喬治(Saint George,逝於303/04/23)又被尊為英格蘭守護神。就連英國榮譽體系中級別最高,由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於1348年創建的騎士團勳章:「最尊貴的嘉德勳章」(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的概念設計都來自於聖喬治。
話雖如此,聖喬治其實不是英國人,終其一生也未曾踏上不列顛土地。他出身自現今土耳其境內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n)希臘裔族群,本來是羅馬帝國軍官,因為基督教信仰不見容於當時,被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242-311)下令監禁並遭受酷刑,最後於受刑斬首而殉教。
可惜再等個40年基督教就會在帝國合法化,啊不過這樣他老人家也無法壯烈成仁榮登聖人了。
聖喬治死後,最晚大約遲至西元494年被教皇追封為聖人,受到地中海東部的基督徒狂熱崇拜,尤其在威尼斯、熱那亞和英格蘭最受歡迎。甚至在伊斯蘭信仰中,雖則角色有所不同,聖喬治照樣受到推崇與敬仰。
然而關於英勇屠龍一說,還要等到11世紀之後才逐漸成型。尤其13世紀熱那亞大主教雅各布斯・德・沃拉金(Jacobus de Voragine,c.1230-1298)所編著的中世紀聖徒傳記《黃金傳說》(Legenda aurea or Legenda saintorum,c.1259-1266)中,聖喬治屠龍的英勇形象更加確立。
屠龍英雄帥氣登場
聖喬治與惡龍之間的恩怨糾葛流傳甚久,各種版本多少有些出入。不過大致上是這樣的:
某日聖喬治騎上他肥美,欸健碩白馬,一路悠哉晃到如今位於利比亞境內的錫萊尼城(Silene)時,發現當地老百姓因長期遭受惡龍的掠奪而苦不堪言。當地居民為了讓避免惡龍對人類下手,只能每天送上兩頭羊餵食,並且變換各種料理方法,好讓龍可以換換口味心情好(這是我說的。
只是羊群繁衍的速度趕不上惡龍打牙祭的快感,羊群被吃光之後,只能從年輕人和少女之中抽籤決定為大家犧牲的倒楣鬼。平常老百姓斷送性命就算了,殊不知,這回卻抽中了國王的女兒,也就是公主本倫。
大概是平常人緣不太好,沒有人願意替代公主去送死。就是這麼剛好,等到巨龍正準備對公主下手時,聖喬治才剛好趕到案發現場,拯救了哭哭啼啼的公主。(提早一點出現不就可以減少傷亡了嗎?
接下來進入故事高潮。
說法之一:武藝高強的聖喬治跟巨龍交手幾個回合之後,便發現這傢伙雖然會噴火、會吃人,皮粗肉厚看起來所向無敵,但其實前臂有個部位特別脆弱。於是他拿起長矛一次戳中,三兩下就解決了巨龍。
說法之二:聖喬治以長矛制服巨龍之後,並沒有馬上殺了牠,而是將皮帶繫在牠脖子上,帶著牠回到城市裡。見到活生生的巨龍,即使人家原本的凶惡猙獰如今已經轉換成一臉慈眉善目樣,老百姓仍是驚恐萬分。為了平息眾人憂慮,也為了幫教會招生,聖喬治對著鄉民承諾,若是大家改信基督教,他便使出獨孤九劍當場解決巨龍。巨龍就這樣身首分離,大家也成了虔誠教徒。
欸不是,明明說好收編回家當寵物的啊~
還有另一種說法:聖喬治打敗巨龍拯救公主之後,婉拒國王所提供的巨額獎賞,並將這些財寶分享給當地窮人。感激不盡之下,這些窮人立馬受洗成為基督徒。
無論如何,從中世紀開始,聖喬治都是被當成克服困境、勇敢無畏、保護弱小,代表正義戰勝邪惡的象徵人物,也是眾多藝術家選擇發揮的題材。藝術史上以聖喬治為主題的作品不知凡幾。基本組合大約是聖喬治和一頭倒楣的龍,偶爾加上公主,以及其他配角。
拉斐爾的《聖喬治與龍》
文藝復興繪畫巨匠拉斐爾(Raphael,1483-1520)早期曾製作兩幅小型《聖喬治與龍》。
出生於義大利東北烏爾比諾(Urbino),由於父親擔任烏爾比諾公爵宮廷畫家,使得拉斐爾自小有許多機會進出宮廷,並對繪畫諸事耳濡目染。烏爾比諾畢竟是個小地方,難容這等天賦英才。1504年底,21歲的拉斐爾移居至人文主義盛行的佛羅倫斯,見識、學習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等人成就,同時憑藉卓絕才華與個人魅力,硬生生獲得教皇專屬寵愛,名利雙收如魚得水,而且是足以氣死兩位前輩的那種。
來到佛羅倫斯之後約一年多,拉斐爾接下了來自故鄉烏爾比諾宮廷的一系列微型畫委託案,其中一個主題正是《聖喬治與龍》(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c. 1506),如今為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重要館藏。這件作品當初是由美國富豪藏家兼國家藝廊創始人之一:安德魯・威廉・梅隆(Andrew William Mellon,1855-1937)出手買下,再大器捐贈給國家藝廊,奠定館方地位。
稍早之前,拉斐爾也畫過另一件《聖喬治與龍》(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1503-1505),尺寸與國家藝廊版本差不多,高度大約皆為30公分,現在為羅浮宮館藏。從這兩件作品都能見到拉斐爾早期風格和繪畫天分。
在國家藝廊版本的《聖喬治與龍》之中,聖喬治正如拉斐爾本倫那樣年輕俊美,雖然人家忙著跟惡龍搏鬥,只能瞥見側顏。看他一身盔甲勁裝,在白帥帥駿馬上來個華麗轉身,披風隨之揚起,一舉手長矛便刺中惡龍,瞬間救民於水火。後方跪在地上祈禱的公主本來應該只求能活命,此時肯定已經被聖喬治的帥氣給傾倒,願望瞬間變成:「神啊~請讓我嫁給他吧」。
重點是,除了聖喬治頭上細細的光圈顯示他聖人身分,與白馬胸前飾帶上的拉斐爾簽名,還有聖喬治小腿上寫著「HONI」的藍色吊襪帶(garter)。「HONI」是「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的第一個單字,也是嘉德騎士團的座右銘,意指「心懷邪念者蒙羞」。這條吊襪帶用來表明聖喬治身為嘉德騎士團守護神,同時是嘉德勳章的設計概念來源。
《聖喬治與龍》(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
Raphael,c. 1506
oil on panel,28.5 x 21.5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source:National Gallery of Art,public domain
英國榮譽體系中級別最高,由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於1348年創建的騎士團勳章:「最尊貴的嘉德勳章」(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的概念設計來自於聖喬治。
source:wiki
拉斐爾之所以繪製這件作品,與烏爾比諾和英格蘭之間的外交往來有關。
1504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Henry VII,1457-150)出於政治考量,也為了表示自己對文藝復興文化的肯定,授予烏爾比諾公爵吉多巴爾多(Duke Guidobaldo da Montefeltro of Urbino,1472-1508)勳章,成為嘉德騎士團一員。身為著名僱傭兵團領導者,公爵委託拉斐爾製作「聖喬治屠龍」主題繪畫,用來彰顯騎士精神和基督教故事的完美結合,順便拐彎讓自己沾聖人的光,此舉非常合理。
這幅畫作同時被公爵做為禮物,但並非如之前許多揣測那般,是送給亨利七世的贈禮,而是致贈給國王派來「頒獎」的使者吉爾博特(Gilbert Talbot)。所以說,身為外交特使好處多多,來頒發勳章不但可以吃香喝辣,還能撈到大師作品(什麼結論。
羅浮宮館藏的《聖喬治與龍》。可能也是拉斐爾為烏爾比諾公爵所製作。
這隻惡龍身形更加肥美,雖然已經被長矛刺中,聖喬治卻打算再補上一劍。公主妳也跑太遠了吧…
《聖喬治與龍》(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
Raphael,1503-1505
oil on panel,29 x 25 cm
Louvre Museum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法蘭德斯大師的《聖喬治與龍》
另外這個「聖喬治屠龍」的畫面出自於15世紀中期法蘭德斯手抄本時禱書。大師運用蛋彩和金箔構築成色彩鮮麗、優雅精緻,美得要命的畫面。
除了拿最珍貴的顏料凸顯兩位主角:聖喬治與公主,讓他們穿上飽和亮眼的群青藍(Ultramarine)衣袍,聖喬治頭上還有顯眼的聖人光圈,正拿起寶劍準備解決金色惡龍。你看人家肩頭滾著金邊的(海帶)斗篷迎風揚起多麼輕靈飄逸風姿颯爽。公主頭上頂著那雙角髮飾艾斯柯菲恩(escoffion)也是中世紀貴族女性流行樣式。你不懂,就連被獻祭也要盛裝打扮,人家就是要美到人生最後一刻。
還有,公主手裡牽著一隻綿羊,雖說可能是象徵百姓先前獻祭給惡龍的羊們,但根本就像是帶著寵物羊逛大街啊。太可愛、太有喜感了。主題圖像周圍裝飾許多大型花葉,左上角可見國王和王后都躲在一旁城堡上觀戰,大師出手巧妙結合主要圖像和邊框,更是增添故事完整性。
雖距今已經500餘年,這畫面卻是精妙生動,淋漓有趣,相當動人。
國王:「我賭100塊,聖喬治會在3分鐘之內解決惡龍」
王后:「啊~早知道我就代替女兒給聖喬治拯救惹~」
《聖喬治與龍》(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
Master of Guillebert de Mets,c.1450-1455
Tempera colors, gold leaf, and ink,19.4 × 14 cm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聖喬治和龍都很忙
「聖喬治與龍」是藝術史和基督教不可或缺的存在,同一主題藝術品還有非常非常多,以致於聖喬治從中世紀開始就得忙著跟惡龍打交道。至於這位原本想要棄暗投明改邪歸正,最後依舊得去見上帝的惡龍,也收穫了西方藝術史上的高知名度。以這個角度看來,是否會覺得安慰一點?
龍年嘛~ 總是要來認識一下西方文化史上非常活躍的一條龍,雖然是當不成寵物比較哀怨的那一位。
龍年第一天,祝福大家龍福齊天,好運滾滾,新年如意。
關於更多藝術故事,請見新書
🎊 《東西縱橫記藝—名畫真的很有事!》
◆電子書上架平台
Google Play Books、Apple iBook Store、UDN讀書吧、凌網Hyread、樂天kobo、博客來電子書店、Book&Walker、群傳媒Readmoo、湛天Pubu、台哥大myBook、Amazon Kindle
圖片來源:網路
《Copyright © 2024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