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出門旅遊之前,做功課的管道相當多樣,無論是旅遊書刊、媒體報導或網路情報,通常都是多元豐富文圖並茂,讓人尚未抵達目的地,心卻早已跟著飛到那兒去了。不過若是時光倒轉數百年,在資訊和交通都不發達的古代,想要獲取旅遊資訊怎麼辦?
閱讀前人遊記是個辦法,但若能夠圖文並茂,將景物完整呈現眼前,豈不是更能一目瞭然建立概念?
事實上一直要到19世紀初期蒸汽火車普及之前,旅行對於老百姓來說都是既艱苦又昂貴;那種好整以暇欣賞景色的行程,只適用於財力雄厚的貴族或富家子弟身上。16世紀末開始,歐洲年輕貴族具備一定教育程度和希臘文、拉丁文基礎之後,會花上很長一段時間,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尋訪歐陸古城,以更深入、直接的方式認識古代經典文化。
漫漫旅程自然不會是孤身一人,養尊處優貴公子會在博學的教師、監護人或家裡贊助的藝術家陪同下,藉此機會在各地參觀古代藝術和建築傑作,開闊視野、拓展知識,再沿途購入藝術品帶回家中裝飾→對於藝術家來說,只要公子性格不要過於古怪,有人供吃供住四處玩耍,根本是個爽缺啊~
這種以學習為本質的博雅教育旅行形式被稱為〝壯遊〞(Grand Tour),具有貴族子弟完成古典教育的指標性作用。途間所累積的人脈和習得的禮儀,也可作為日後進入宮廷、政府服務或社交圈交際之用。壯遊風潮於18世紀的英國曾經風靡一時,甚至被視為紳士教育所必備。
想像一下自己是位年輕的英倫貴族,懷著興奮心情即將前往歐陸進行壯遊,你通常會從倫敦出發,來到多佛(Dover)度過英吉利海峽抵達加萊(Calais),啟程前往巴黎,自此進入歐陸,展開壯遊。巴黎之後,有些人會去荷蘭、瑞士和德國,少數人會去希臘和西班牙,然而義大利才是必要之地。
為什麼是義大利?因為古蹟超級多啊!
18世紀末之前,歐洲博物館數量仍屬稀少,壯遊者遠從千里而來,若是想親眼見到厲害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多半只能透過關係欣賞私人收藏。由於大量精緻文化刺激,順帶也會加強年輕壯遊者想要收藏希臘羅馬藝術品的意願。義大利諸多古城中,除了威尼斯、佛羅倫斯之外,〝永恆之城〞(Eternal City)-羅馬絕對是整個行程需要畫紅線的最重點。
在羅馬,不只擁有精采絕倫藝術品,更可見到眾多宏偉古蹟。
尤其1748年龐貝古城出土後,新古典藝術風潮延燒了整個歐洲,希臘羅馬古蹟、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與建築,甚至連巴洛克藝術都受到追捧。至於原本就被視為蠻族品味的哥德式建築,還要等到18世紀之後才會受到重視。在這種著重古風的氛圍中,羅馬城橫跨數千年,充滿故事的遺跡,更是讓壯遊者傾心不已。
義大利建築師兼畫家-喬瓦尼・保羅・帕尼尼(Giovanni Paolo Panini,1691-1765)所作,《現代羅馬》(Modern Rome,1757)和《古代羅馬》(Ancient Rome,1757)便囊括了羅馬城近代和古代著名景點,像是雕像、噴泉、遺址、廣場、紀念碑或教堂。
這兩件羅馬堪稱是帕尼尼最著名傑作,亦可作為他的風景畫代表。事實上,《現代羅馬》和《古代羅馬》彼此成對。
類似此般主題和構圖相關,通常大小相同,但細節有所差異,緊密相連在一起展示的藝術品,無論是畫作或雕塑品,都被稱為〝pendant〞。Pendant字義原指〝懸掛〞,或許就是指兩者會懸掛在一處,例如成對的夫妻肖像懸掛在壁爐或窗戶兩側,兩者在表情或姿勢上也可能相互呼應。
《現代羅馬》和《古代羅馬》在構圖上是種〝畫中畫〞的格局,而且細節非常繁複,足以想見畫家肯定花費大量心力才完成。為了巧妙呈現羅馬城眾多古蹟,帕尼尼在畫中虛構了豪華畫廊進行展示。再加上人物點綴做為人肉比例尺襯托,更顯出挑高天頂和牆上畫作、壁畫之宏偉。
畫中主角並非跑龍套串場用的老百姓,而是真有其人。人家是1753至1757年法國駐羅馬大使-史坦維爾伯爵(Count de Stainville,1719-1785),而兩幅羅馬就是他委託製作的四幅系列作品其中一部份。
(伯爵大人後來升格成為舒瓦瑟爾公爵Duke de Choiseul,說來他運氣真不錯,大革命發生之前就去見上帝,躲過了浩劫)
既是貴為金主,帕尼尼自然要很識相地讓他老人家出現在畫作中。伯爵當年約38歲。
《現代羅馬》中,伯爵頭頂灰白色假髮坐在扶手椅上。此時法國正值路易十五的洛可可時尚風行時,大使本倫衣著有蕾絲滾邊,頗為講究,不僅顯示個人品味,還象徵國家尊嚴。後方粉色大理石柱兼具文藝復興風範與巴洛克式的輝煌,看來大器又壯觀。
畫面中央最醒眼的雕像是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的摩西(Moses,1513-1516),往後一點是貝里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680)兩件約為同時期的巴洛克雕塑:大衛像(David,1623-1624)和《阿波羅與黛芙妮》(Apollo and Daphne,1622-1625)。
《現代羅馬》(Modern Rome)
Giovanni Paolo Panini,1757
oil on canvas,172.1 x 233 c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圖片來源:The Met
《現代羅馬》分析圖,看看你可以認出哪些建築和文物?
圖片來源:The Met
換個場景來到《古代羅馬》,伯爵站在椅子前,一手拿著旅遊指南,另一手持拐杖。帕尼尼這回讓自己入了畫,他人就在椅背後→絕對不能搶走金主大人的風采,露個臉就好。你看多懂事。
伯爵正邊看著旅遊指南,邊對照牆上古蹟壁畫複製品,很明顯可以看到上頭有許多古羅馬遺跡,像是萬神殿(Pantheon)、競技場(Colosseum)…等等,或許他還會發出嘖嘖讚嘆聲表示稱許→這是我說的。在帕尼尼筆下,伯爵儼然是位品味卓絕的鑑賞家與贊助者。
看起來這筆錢真的花得太值得了!難怪帕尼尼的作品廣受歡迎,事業做很大。
不過也才38歲,就已經有肥美的肚子,伯爵是不是平常吃太好惹?
《古代羅馬》(Ancient Rome,1757)
Giovanni Paolo Panini,1757
oil on canvas,172.1 x 229.9 c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圖片來源:The Met
《古代羅馬》分析圖,看看你可以認出哪些建築和文物?
圖片來源:The Met
在寬約230公分,高約172公分的畫布上,帕尼尼運用精湛技藝精確地描繪出羅馬建築與文物。《現代羅馬》和《古代羅馬》同時也顯露畫家自身因為具備建築和舞台設計訓練,造就他出色的透視法掌握能力。兩幅畫的人物中,除了最重要的金主大人,尚可見到幾位學生遵循繪畫技巧訓練傳統,正在臨摹古代大師之作。
這兩幅帕尼尼的精心之作,既充分表現畫家才能,也滿足客戶需求和虛榮,同時反映出18世紀時羅馬城得天獨厚風華絕代的驚人魅力。它不僅是年輕貴族重要的壯遊目的地,也是啟發藝術家的寶藏。
能夠創作出如此精彩作品,當然要來認識一下帕尼尼。
憑藉出色技藝、豐厚人際和絕佳運氣,帕尼尼被公認為18世紀羅馬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風景畫家。之所以擁有如此成就,都是因為他融合運用多項才能,包含風景畫、建築專業訓練、建築繪畫和人物畫…等。
出生於北義皮雅琴察(Piacenza),帕尼尼20歲那年來到羅馬拚搏打天下,此前他已經接受數種技藝訓練,學得一身功夫準備在首都大展身手。一開始,年輕的帕尼尼主要為羅馬教會菁英份子和貴族們的鄉間別墅、私人宮殿創作壁畫。隨後他的職業生涯因為選對另一半加速前進。
23歲時,帕尼尼娶了剛被任命為法國羅馬學院(Académie de France at Rome)院長的法國畫家-尼古拉斯・弗留格斯(Nicolas Vleughels,1668-1737)的姻親→關係繞得有點遠我知道。藉著弗留格斯在法國與義大利藝術交流之間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帕尼尼的人脈迅速拓展,也將他的事業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雖說以描繪羅馬風景和古蹟聞名,其實帕尼尼相當多才多藝,舉凡宗教和歷史故事、當代事件記錄、真實或虛構的建築物,以及羅馬古蹟的奇幻景觀,都在他的創作主題之列。
另外別忘了帕尼尼同時是位建築師,曾為紅衣主教岡薩加(Silvio Valenti Gonzaga,1690 -1756)的私人別墅和1728年時階梯聖母醫院(Santa Maria della Scala)禮拜堂做建築設計,另外他還非常有才地參與煙火製作、節慶所需設備、臨時建築裝飾品等。
你看看,完全就是個才華洋溢又閒不下來的人啊~
無論過去或現代,興建於西元2世紀的萬神殿都是羅馬重要的旅遊景點。
得利於建築和舞台設計訓練,帕尼尼相當嫻熟於透視技巧,並以更寬廣完整的視野呈現出萬神殿內部。透視點就位於畫面深處的入口處,成功創造出空間深度。圓形天頂處尚可見到蔚藍天空,這是個出遊的好日子啊~
《萬神殿內部》(Interior of the Pantheon, Rome)
Giovanni Paolo Panini,c.1734
oil on canvas,128 x 99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D.C.
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約莫40多歲之後,帕尼尼才專注於描繪羅馬風光,從而為自己贏得長久聲譽。
被稱為〝永恆之城〞,羅馬擁有數千年的璀璨文化與豐沛歷史,想要卓越捕捉羅馬景色,除了構圖講究、細節精準,材料如何取捨,畫面如何設計也是一門大學問。這些風景畫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仔細精確地呈現實際景色(vedute prese da i luoghi),二是虛構景色與特定建築、紀念碑的組合(vedute ideate)。
帕尼尼的風格並非是懷抱澎湃激情,緬懷羅馬過往輝煌歷史,進而過度美化古蹟;而是以冷靜真誠筆觸,準確客觀地記錄了當代羅馬最負盛名、最美麗動人或是最特殊的景象。因為客觀寫實,讓他筆下的羅馬城成為18世紀旅遊指南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就一個18世紀的外地人來說,想要認識羅馬,先從帕尼尼的畫作入手就對了。至於我們也可以試試看從畫面裡能夠認出多少文物和古蹟?
整個1740-1750年代,帕尼尼關於當代與古代羅馬主題的畫作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尤其是壯遊來到羅馬的英國旅客,更是對帕尼尼作品愛不釋手,連帶使得英國也出現許多複製品。
為了應付龐大銷售需求,帕尼尼也有個大型工作室複製畫作。龐貝古城出土後引發考古熱潮與新古典主義興起,更是刺激了帕尼尼作品銷售量。說到這裡,肯定讓許多藝術家羨慕得很。當然,受到壯遊者青睞的藝術家還有其他人。
隨著蒸氣火車與鐵路運輸逐漸發展,旅行變得越來越方便,也讓更多人負擔得起,壯遊隨之普及,不再只是特權階級的玩意。若是探究壯遊本質,即是在知識基礎上透過旅行見聞,親近藝術文化,豐富心智及知識。
數百年前的壯遊者,因為帕尼尼畫作親近羅馬古典文化;數百年後的我們,則藉由帕尼尼之筆孺慕舊時代渴望知識的漫長旅程。
很多時候,藝術品不只是藝術品,它們還是一扇窗口,即使時空流轉,地域各異,依舊微妙聯結了過去與現在。你說是不是?
#我也好想壯遊
#事業做很大的羅馬畫家
#金主大人好品味
圖片來源: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