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要印象啦
印象派經過約20年苦苦掙扎,伴隨現代藝術誕生,到19世紀末時已經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並在美國打開市場,終於博得生機揚眉吐氣,如今仍是全世界最受歡迎也最知名的藝術風格。
然而作為世界藝術中心,聚集大量人才彼此激盪互相吐槽,彼時的巴黎,自然不會只有印象主義小圈圈那幾個脾氣不好、各有怪癖的傢伙一枝獨秀獨占鰲頭。
象徵主義(Symbolism)正是對印象派著重描寫當代生活的反動代表。
一切都是象徵
象徵主義最初源自法國文學運動,詩人讓・莫雷亞斯(Jean Moréas,1856-1910)1886年在《費加洛報》(Le Figaro)發表《象徵主義宣言》(Symbolist Manifesto)。這份宣言一方面跟「頹廢派」(Le Décadent)畫清界線,另一方面則反對自工業革命和啟蒙運動以來愈形主導的理性主義(rationalism )和唯物主義(materialism),旨在強調個人純粹主觀意識和超越現實表達的價值。
與印象派同樣面臨照相術年代來臨、浮世繪版畫衝擊,古典畫家以往追求的極度寫實逼真效果已經受到挑戰,象徵主義藝術家採取更激烈的方式應對。並在19世紀末席捲歐洲和北美。
這群年輕藝術家抱持悲觀主義,卻討厭世紀末頹廢風氣,拒絕如印象派那般描寫現世生活百態,從而逃避現實、理性和科學,轉向訴求傳達豐沛情感與獨特想法,如同19世紀早期浪漫主義所提倡的激情澎湃個人表現力。
既然內心洶湧,腦袋奔騰,要如何反映在創作上?
當然是畫得像,但又不能太像啊。
象徵主義畫家運用想像力,透過迷幻色彩、粗略線條和平坦構圖,營造夢幻氛圍,經由形式激發感覺,結合現實,卻超越現實,以既象徵又暗示的意象創造情感體驗和精神價值。
於是乎,在直男眼中看來,世間女子如此可愛卻又捉摸不定,無論是滿懷憧憬的純潔處女或是令人又愛又怕的蛇蠍美人,最適合用來作為畫中主角,傳達愛情、痛苦、恐懼、掙扎、死亡、性覺醒和單戀等主題了。還有,聖經和神話故事中,那些充滿傳奇,沒有人見過的神秘人物,以及各種奇幻生物,都是組成象徵主義幻想世界必備角色。
高更的象徵很強勢
至於象徵主義的代表畫家,肯定得先把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1848-1903)推出來。
高更透過簡化形體、鮮豔色彩和非自然主義方式表達主觀視覺。儘管他主要是受到西方人眼中的原始世界影響,無論是布列塔尼、馬丁尼克島或是大溪地,而非其他象徵主義畫家那般追逐夢幻、描述奇想。高更不僅是象徵主義代表,同時激發納比派(Nabis)藝術家跳脫形式和色彩的傳統敘事功能,表達個人情感和精神真理,從而營造寫實之上的圖案裝飾性作用。
由於努力「象徵」,也導致高更1888年在普羅旺斯跟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同居兩個月期間,努力灌輸象徵主義創作理念給梵谷。偏偏這兩人都是如此固執,雷打不動,只差沒打起來。
高更堅持要用想像力而非觀察力作畫,梵谷則主張創作不應離開自然。即使梵谷曾接受高更建議,受到些許影響,但他本來就是吸收各家所長,再琢磨發展出自我風格的自學型畫家啊。偏偏入冬後有段時間天氣惡劣,梵谷無法背起畫具出外溜達畫畫,兩人被迫朝夕相處大眼瞪小眼,肯定摩擦越來越多,最終不幸導致割耳事件,就此分手。
不過梵谷也不是那麼「純天然」。他的自然主義夾雜個人情感,以濃烈用色和扭曲線條傳達澎湃心緒和感知。也是因為如此,在當時才會被認為是個怪咖。
1901年,20歲的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首度來到巴黎見到高更作品,對他來說真是大為興奮。其實還在巴塞隆納時,畢卡索就已經相當贊同象徵主義反自然重直觀的主張。以他的藍色時期和玫瑰時期為例,就是運用強烈色調和簡化風格描繪各具涵義的人物特質。
結合真實情景與想像元素,聯繫抽象形式和情感特質,高更的布列塔尼遊歷讓他創作出《布道後的幻影》。
描寫布列塔尼婦女在教堂參加布道之後所產生的奇妙幻影。各種造型的白色頭巾和黑色衣服是布列塔尼太太傳統裝束。對角線的樹幹正好區分真實與幻境。右上方為天使與雅各正忙著進行搏鬥。斜躺得很不自然的樹幹成就了寫實與想像的對照。
受到浮世繪影響,高更運用大面積單純色彩。為了凸顯宗教意味和精神體驗,刻意將草地畫成橘紅色,雖然違反現實,卻充滿象徵和隱喻。分明輪廓、簡化細節和鮮豔色彩,都象徵性傳達布列塔尼太太們的虔誠信仰與熱情企求。
《布道後的幻影》(The Vision After the Sermon)
Paul Gauguin,1888
oil on canvas,73 x 92 cm
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挪威畫家孟克(Edvard Munch,1863-1944 年)又與高更不同。孟克通常被歸為表現主義,或是「象徵自然主義」(Symbolic Naturalism)。因為他的主題並非異國原始情調或是奇特夢幻,而是基於當代真實焦慮,關注情感和人際關係的表現方式,探討現代精神生活中的愛情、疾病、孤獨、絕望和精神痛苦等主題。
看著他的《吶喊》(The Scream)系列色彩強烈,極富感染力,難免讓人忍不住表情扭曲想要一起吶喊。雖然人家要表達世紀末孤寂感、幻滅感和心理痛苦,但我們老百姓看了也很想跟著演下去,或者覺得人生很苦,鳥事一大堆。尤其周一症候群發作的時候更想仰天長嘯啊。
《吶喊》有五種版本。第一版珍藏於挪威奧斯陸國家藝廊。
孟克曾說過:「自然不僅是肉眼所見…還包括靈魂的內在圖像。」(“Nature is not only all that is visible to the eye... it also includes the inner pictures of the soul.”- Edvard Munch)
《吶喊》(The Scream)
Edvard Munch,1893
Medium oil, tempera & pastel on cardboard,91 x 73.5 cm
National Gallery of Norway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克林姆也很象徵
奧地利畫家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1918)和分離派同是象徵主義奉行者。
克林姆的創作主要圍繞著愛、慾、生、死等主題,除了到湖邊別墅過暑假才會創作風景畫,收入來源多數仰賴貴婦肖像畫。他身旁圍繞眾多女人,包含為他爭風吃醋的維也納眾貴婦,以及自動寬衣解帶的小模,卻終生未婚,只跟母親和姊妹生活。
既愛女人又怕女人的矛盾心理,讓克林姆在創作中著墨女性特質、欲望和破壞力,都與象徵主義如此契合。例如在他筆下兼具性感和駭人的兩幅《茱迪絲》(Judith)。
茱迪絲是聖經中色誘並斬殺敵軍首領,拯救百姓的女英雄。在克林姆筆下卻顯得如此魅惑眾生,風情萬種。
《茱迪絲I》的麻豆正是維也納名媛愛黛兒(Adele Bloch-Bauer,1881-1925),克林姆曾為她繪製兩幅肖像,1907年那幅肖像一號《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正是黃金時期代表作之一,被譽為)「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從茱迪絲的表情多少可以看出,克林姆與愛黛兒的關係真的不只那一腿…
《茱迪絲I》(Judith I)
Gustav Klimt,1901
oil on canvas,84 × 42 cm
Location Österreichische Galerie Belvedere, Vienna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第二版的茱迪絲長袍布滿尖銳幾何裝飾,強調她的力量,與騰騰殺氣。同時明顯傳達克林姆的裝飾興趣。
《茱迪絲II》(Judith II)
Gustav Klimt,1909
oil on canvas,178 × 46 cm
Ca' Pesaro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這才是象徵主義大老
另外,法國畫家奧迪隆・魯東(Odilon Redon,1840-1916,或譯為雷東)也是象徵主義領袖人物。
他倡導想像力和幻想的優勢,反對理性和現實,從浪漫主義大將德拉克洛瓦眾多繪畫、哥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1746-1828)的一系列版畫,以及橫跨頹廢、象徵兩邊的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182101867)作品中尋求靈感。
魯東職業生涯早期約1870至1880年代時,主要採用炭筆、蝕刻和平版印刷創作黑白作品,後來轉向色彩更加豐富繽紛,製作又快速的粉彩畫。雷東的反自然主義和富有遠見的理念啟發許多象徵主義和納比派藝術家,例如高更。換句話說,魯東是高更的象徵主義前輩。而他大膽運用明亮鮮麗色彩,也受到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野獸派小圈圈的崇拜讚賞。
《維奧萊特・海曼》(Violette Heymann)
Odilon Redon,1910
Pastel on gray wove paper,72 x 92 cm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source: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public domain
海曼小姐很象徵很夢幻
這幅《維奧萊特・海曼》(Violette Heymann,1910)肖像,是魯東受到巴黎收藏家馬塞爾・卡普費雷爾(Marcel Kapferer)委託,用來繪製他的姪女。為魯東1890年代之後的多姿粉彩階段作品,當時他專注於創作結合花卉的女性圖像。
海曼小姐靠坐在一張綠色椅子上。她有著一頭豐厚蜜棕色秀髮,捲曲髮絲散落於鬢邊,側臉輪廓柔美秀麗。這位資產階級出身的巴黎女子身穿白色高領襯衫和淺綠色裙裝,襯衫領子邊緣隱約可見蕾絲裝飾。從高領剪裁可知這是一件訴求端莊的日間服裝(day dresses),而非夜間穿著的低胸晚禮服(night dresses)。
在她周邊圍繞著多彩花草,筆觸簡略不強調枝葉細節,而是藉由色彩映照堆疊,例如藍色、橘色、紫色、綠色和紅色彼此輝映,以粉彩特有層次渲染在淺灰色布紋紙上,創造出浪漫柔美,如夢似幻的視覺呈現。
海曼小姐視線看向前方,彷彿沉浸在花花草草所打造的美好夢境中。如此正好呼應象徵主義使用廣泛自然意像作為一種手段,但卻不只限於自然描寫,而是提升到超越自然現實的境界。
結論,日間服裝+如夢幻境,啊,原來這是一場白日夢(亂講。
獨立藝術家協會
肖像畫發展到這個地步,可見當時畫壇對於現代藝術的創新手法已經具有更多包容力。在這件作品之前,魯東因為藝術成就於1903年被授予榮譽軍團勳章(Legion of Honor),持續帶領先鋒派(avant-garde)前衛思潮往前邁進。
魯東並非塞尚那種悶著頭創作的宅宅藝術家,相對來說,他熱衷藝術改革運動。
例如1884 年跟點描派老大秀拉(Georges Pierre Seurat,1859-1891)等人協助組織「獨立藝術家協會」(Société des Artistes Indépendants),主張不須審查也沒有獎勵,即可在沙龍展出作品。大概理念接近又有革命情感,魯東和秀拉也一同參加1886年最後一回印象派展覽。
梵谷1886年初剛來到巴黎時,正好躬逢其盛,見識到點描派和象徵主義的光芒。
20世紀最具爭議,影響力也最大的一件「藝術品」,來自人有三急的需求。
杜象前後複製17件《噴泉》,如今散布世界各地美術館。當人們在美術館中認真端詳《噴泉》本倫的時候,或許能激發思考,思考藝術的觀念、本質與手法之聯繫。
《噴泉》(Fountain)
Marcel Duchamp,1917/1964
ceramic, glaze and paint,38.1 × 48.9 × 62.55 cm
SFMoMA
source:Junie Wang,攝於SFMoMA
就是那座小便斗
然後提到獨立藝術家協會,必須認識杜象(Marcel Duchamp,1887,1968)。
1917年,獨立藝術家協會的概念拓展到海外,前兩年才從巴黎搬到紐約的杜象也創建了獨立藝術家協會,並策畫一場「獨立藝術家展覽」。這場展覽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現代藝術展覽,誰都沒料到它將會徹底翻轉藝術史。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還要等到1929年才會成立。
法國藝術家杜象聰明絕頂,滿腦子叛逆思想,除了具備藝術才能,還是位西洋棋高手,當時擔任獨立藝術家協會主席。杜象大可如一些利慾薰心之徒那樣頂著頭銜四處巡幸,招搖撞騙趁機撈一筆,但他卻想要開藝術界一個玩笑,用來狠狠諷刺藝術圈的貪婪無知、投機炒作與自以為是。
於是主席本倫刻意偽裝身分,化名R. Mutt,繳交1塊美金入會費和5塊美金展覽費,將一座男用小便斗簽名倒置之後,命名為《噴泉》(Fountain),送到獨立藝術家協會參展。
如此挑釁又嘲諷,簡直比畢卡索被分解得醜不拉嘰的立體主義還過分。即使獨立藝術家協會本身多麼強調創新包容,一時之間也難以接受擺在廁所裡的玩意登堂入室。何況要是被一群女士盯著看,該有多麼害羞啊。
那件《噴泉》原件從此下落不明,可能不知道被哪個氣急敗壞的評審委員給丟進垃圾堆了。為了抗議委員會違反無需審查即可參展的規定,杜象因此辭去主席職務。然而杜象隨時都可以再跑到浴廁用品行購入新的小便斗,簽名再造新作品,實踐他的「現成物」創作,並強調創意與工藝、美感同等重要。
即使到今天,人性的醜陋在藝術圈投資炒作和跟風中時時可見,並沒有長進到哪裡去。然而杜象開啟了觀念藝術大門,不僅藉此表明達達主義無所不知、無所不反的精神,更突破藝術創作思想運作和手法的天花板,為現代藝術發展推進了一大步。
拜託加油欸
話說回來,魯東當年出力協助創立獨立藝術家協會時,大概沒想過藝壇發展後來會如此驚世駭俗石破天驚。不過他和其他前衛藝術家的理念卻綿延持續,在許多新世代藝術家心中發酵延伸,間接激發表現主義和抽象主義,同時成為滋養現當代藝術發展的元素。
只是對照人家基礎功夫夠扎實,才能寫意或抽象得有憑有據、合情合理的前輩,那些連技法都不夠成熟,欠缺作品完成度,只能出一張嘴仰賴噱頭和媒體行銷的某些當代藝術家(?),或許真的該好好檢討,乖乖練功了。
📣講座訊息
◆「名畫裡的時尚Part 1」台中三場講座「主題和內容相同」:
🈵04/13(六)14:30 ~ 17:00。感謝支持,已經包場,路過可以直接右轉謝謝。
🈵04/14(日)14:30 ~ 17:00。已額滿。
🈵05/18(六)14:30 ~ 17:00。已額滿。
🈵04/27(六)14:30 ~ 17:00。已額滿,可前往 Taritsi Archi 打里摺建築藝術 私訊候補
相關事項聯繫,請洽打里摺
🔔台北講座
「名畫裡的時尚Part 1」台北兩場講座「主題和內容相同」:
🈵 04/20(六)14:30 ~ 17:00,已額滿,可候補
👉04/21(日)14:30 ~ 17:00,#最後2位額滿
地點:「禾禾文化空間」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9號4樓
◆歡迎自由加入dress code:豹紋或條紋
期待又美又帥又自在的你,開心來講座找我玩~🥰
票務相關事項,請洽Livart 禮雅特美學
圖片來源: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4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關於更多藝術故事,請見新書
🎊 《東西縱橫記藝—名畫真的很有事!》
◆電子書上架平台 :
Google Play Books、Apple iBook Store、UDN讀書吧、凌網Hyread、樂天kobo、博客來電子書店、Book&Walker、群傳媒Readmoo、湛天Pubu、台哥大myBook、Amazon Ki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