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各有屬物
為了讓教徒不受限於教育程度,能夠一眼認出畫作主題並了解教義,每位基督教聖人,或稱聖徒,都因其生平經歷而各自擁有屬物象徵以供識別。
例如描繪《#翻白眼神器》代表 #聖露西(Saint Lucy)的畫作會伴隨一雙眼睛,必要時得白眼翻到後腦勺;大天使聖米迦勒(Saint Michael)背後有雙大翅膀,然後腳踩惡魔,英勇無比整個帥翻;至於教會首位學術權威聖傑洛姆(Saint Jerome),是第一個把聖經從希伯來文翻譯成拉丁文的人,出場時通常要伴隨書卷或是在沙漠中被他馴服的獅子。
宗教主題曾經是古典藝術的重要核心,信徒捐獻和教會委託也是宗教改革之前許多畫家的重要收入來源。為了讓金主滿意,畫家無不費盡心力,努力創造畫面傳達意涵。
時至今日,儘管我們不見得是教徒,然而了解這些聖人背景,也可以瞬間看懂故事並認出人家是哪位。這樣有機會在歐洲逛教堂或美術館,更能增添許多感受和樂趣,也才不會覺得千篇一律好無聊。
被祭壇畫耽誤的梗圖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畫家卡羅・克里維利(Carlo Crivelli,c.1430/5–c.1494)曾為義大利中部馬爾凱(Marche)大區的阿斯科利皮切諾市(Ascoli Piceno)聖多明我教堂(San Domenico)繪製一組多聯祭壇畫,如今僅留存其中5幅畫面。
他運用晚期哥德式裝飾風格,以及蛋彩、金箔創造出色彩豐富,紋理細緻,同時富有表現力的人物造型。如今看來仍是十分引人注意。
這組祭壇畫之中,除了上週介紹過的《聖露西》非常適合當梗圖,《殉道者聖彼得》(Saint Peter Martyr,c.1476)也值得關注。
「殉道者聖彼得」1206年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維洛納,就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鄉,因此又被稱為「維洛納的聖彼得」(Pietro da Verona),年代比起聖彼得哥晚了約一千多年。他是道明會(Dominican Order)第二位聖人,也是首位殉道者,一生多在義大利中部馬爾凱(Marche)生活和傳教。
但為什麼出場方式會是在頭上插把刀,胸口插匕首?跟他老人家慘烈的殉道方式有關。簡直是痛~使~惹~
《殉道者聖彼得》(Saint Peter Martyr)
Carlo Crivelli,c.1476
Tempera on poplar,90.5 × 26.5 cm
National Gallery
source:National Gallery
順便認識「教宗聖彼得」
提到「聖人+彼得」,通常會想到羅馬教會第一位教宗聖彼得(Saint Peter,died 64),畢竟他老人家履歷非常輝煌。
人家是耶穌十二位門徒之首,曾經見證耶穌只是動動小拇指便展現「五餅二魚」的神蹟,當然也拿到了「#最後的晚餐」入場券。耶穌去後更成為教徒領導者。梵諦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又稱聖伯多祿大殿,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據說就是這位彼得哥和歷任教宗遺骨安葬處。
巴特,「殉道者聖彼得」(1206-1252)又是另外一位彼得。為了清楚分辨,我們就稱他為彼得弟。
「殉道者聖彼得」
「殉道者聖彼得」1206年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維洛納(Verona),就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鄉,因此又被稱為「維洛納的聖彼得」(Pietro da Verona),年代比起聖彼得哥晚了約一千多年。他是道明會(Dominican Order)第二位聖人,也是首位殉道者,一生多在義大利中部馬爾凱(Marche)生活和傳教。
儘管基督教在彼得弟的年代已經合法化,教會也握有大量資源,依舊有其他因素導致殉道事件。
由於信仰虔誠滿腔熱血,在講道中大力倡導正統教義,彼得弟於1251年被教宗任命為米蘭和科莫(Como)的首席宗教審判官;然而也是因為毫不客氣抨擊「卡特里派」(Catharism)的二元論異端主張,而在1252年4月6日引來殺身之禍。
宗教狂熱到了某種程度,或許真會讓人失去理智和仁愛。這回卡特里派鐵了心要置彼得弟於死地,找來兩名刺客進行暗殺行動。趁著彼得弟從科莫徒步回米蘭途中,經過一片樹林時,被其中一名刺客巴爾薩莫(Carino da Balsamo)找到了下手時機。
巴爾薩莫一出手就直接砍向彼得弟的頭,武器是一把斧頭或刀。無論斧頭或者刀,劈頭砍下頭骨裂開都非常要命,何況連砍好幾下。彼得弟不幸遇刺時尚未封神,無法展現神蹟秀出如來神掌(?),只能當場跪倒在地,無視滿身鮮血,用僅存的意志強忍痛楚,唱誦《使徒信經》(Credo in Deum),並用手指蘸血,在地面寫下「我信唯一的天主」(Credo in Unum Deum)。
眼見彼得弟身受重傷,仍如此頑強尚未斷氣,深怕無法完成任務,酬勞跟著泡湯,巴爾薩莫再掏出一把匕首刺向他的胸口,狠戾決絕當場奪命。
彼得弟走到人生盡頭的那一刻肯定是承受肉體極大痛苦吧。犧牲方式如此慘烈,幸虧教會也沒有虧待他,在殉道後11個月就被教會封為聖人,封聖速度應該是史上最快。大概是半夜被顯靈的彼得弟給感化(驚到),當初殺害他的刺客巴爾薩莫後來深感悔悟,自己也出家成為修士。
閃亮亮彼得弟
克里維利筆下的彼得弟原本置於祭壇右側,另一邊有聖傑洛姆對映著,兩人都是正統教義的絕對擁護者,正好彼此呼應。彼得弟剃光的頭頂上卡著一把名為法卡斯特羅(falcastro)的長柄彎刀,胸前插上了匕首。
雖然低著頭,然而彼得弟雙手合十祈禱,用力翻起白眼,為了看向祭壇中央頂部另一幅《哀悼基督之死》(Lamentation over the Dead Christ)。只是基督畫像目前已經不復存在。
將視線往下移的話,會發現克里維利為彼得弟跟聖露西採取類似表現方式,都是讓他們將腳尖伸出大理石矮牆邊緣,藉以創造連結天堂和人間的錯覺效果。而且他的鞋尖捲了起來,露出鞋底,甚至留下陰影。看起來彼得弟這雙布鞋應該比聖露西的紅色涼鞋更適合逛大街。
彼得弟身穿黑白修士袍,在圖樣複雜的閃爍金色牆面襯托之下顯得更加突出。儘管是最純淨的黑與白,我們依舊能看出布料的質感、重量和皺褶。
不僅如此,克里維利著重細節的程度,還表現在彼得弟眉毛和頭髮的髮流,以及他的抬頭紋,不是,額頭冒起的青筋。畢竟頭上和胸口各插了刀,肯定痛得要命…
晚期哥德式的裝飾風格真是被克里維利玩得淋漓盡致。祭壇畫剛完成時,那些貼上金箔的背景圖樣,以及刀刃、匕首刀柄的銀箔光芒,肯定都在教堂內的燭光照耀之下熠熠閃爍,讓前來朝拜的信徒們看得目眩神移,嚮往不已,更加崇拜這些聖人。
能夠被畫得如此瑞氣千條,英勇威武,刀光劍影都沒在怕,聖彼得和金主肯定都很滿意吧。
而我們只要以後再見到隨身攜帶菜刀(?)的聖人,就會知道是「殉道者聖彼得」駕臨了。
◆關於《翻白眼神器》代表聖露西(Saint Lucy)
#有話好好講幹嘛要動手
#翻白眼 #祭壇畫 #文藝復興 #晚期哥德式
#宗教藝術
圖片來源:網路
關於更多藝術故事,請見新書
🎊 《東西縱橫記藝—名畫真的很有事!》
◆電子書上架平台
Google Play Books、Apple iBook Store、UDN讀書吧、凌網Hyread、樂天kobo、博客來電子書店、Book&Walker、群傳媒Readmoo、湛天Pubu、台哥大myBook、Amazon Kindle
《Copyright © 2024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