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常見的紫丁香源自歐亞,最早由歐洲移民於18世紀中帶到美國,不只身形美麗,尚含馥郁迷人香氣,有些人愛她甚至多於玫瑰。在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紫丁香常被拿來向初戀對象示愛,尤以粉紫色為最。另外也意味信心,因此是獻給畢業生的常見花卉。至於每逢春暖便率先綻亮原野,搶著見人的純白紫丁香,既象徵春天亦是花卉界純潔無辜的代表。
就著外頭晴日正好,窗台上一大把粉紫瑩白齊放的紫丁香,在暗紫色花瓶中舒展笑顏綻放燦爛,便是春日愜意風景。間雜的白色花瓣與濃厚綠葉突顯了紫色調堆疊的花束詩意質感,飽滿溫柔又迷人,綠紫兩者之間的對比映襯則因粉色背景調和而一體。
《窗內的紫丁香》
Lilacs in a Window
Mary Cassatt
1880-83, oil on canvas, 61x51c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圖片來源 : 網路
這幅《窗內的紫丁香》(Lilacs in a Window)是美國印象派畫家瑪莉.卡莎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1844-1926)的作品,具備畫家自己擅長的流暢角度及突顯特色的取景技法,她也是彼時印象派小圈圈裡唯一的老美。然而卡莎特畢生創作多以人物為主,景物或花卉通常是當作背景點綴使用,純靜物作品則相當罕見。
瑪莉.卡莎特出身美國匹茲堡富裕家庭,童年多半與家人在法德兩地度過,並至歐洲四處旅行增長見聞。她的學畫過程起自美國,再至法國,後來成為少數女畫家之一。然而當時對女子的限制畢竟繁複囉嗦,另外也擔心閨女被玩世不恭的藝術家們帶壞,故而父親並不贊成卡莎特成為一名專業畫家,甚至在經濟上也只提供基本生活需求;至於習畫開支,得由她本人自行賣畫籌措(據說一開始銷量頗為悽慘),何況如卡莎特一般的富家女多半追求的也絕非志向與事業。
經過數年努力,卡莎特終於在1868年首度入選巴黎沙龍展,結果1870年普法戰爭一爆發,只好逃回賓州,待隔年戰事結束之後重返巴黎。此後三年她遊歷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和荷蘭,拜訪各地美術館和研究經典大師如委拉斯貴茲、魯本斯之作,1874年回到巴黎定居,1877年接受竇加邀請加入一群(因懷才不遇而憤世嫉俗的)畫家團體,對,就是印象派。雖說卡莎特已經是官方沙龍展常客,但印象派的8次畫展中,她也曾參與4次。
印象派眾畫家之中,以竇加和馬奈影響卡莎特最深,例如技法、構圖、色彩和光線的使用,尤其竇加引領她從事粉蠟筆創作,鼓勵她進行版畫製作(關於粉蠟筆畫和版畫,羅特列克也算是承蒙竇加大師指導的受益者),並給予評價意見,都讓卡莎特的藝術成就得以發展(兩人之間的密切情誼也始終是個話題)。
後來卡莎特就是以油畫、粉蠟筆、版畫創作暖意動人的親情和家庭主題,雖終身未婚未育,但和藹母性和純真童趣在她的畫筆下卻如此滿溢。
不同於19世紀末帶著大把財富遠嫁歐洲沒落貴族以換取頭銜,被稱為〝美金公主〞的其他美國富家女,卡莎特以她的天分和努力,為了追求夢想勇敢負笈他鄉而有所成。她的熱情、堅毅、天賦與專注力,揉合女人特有的敏銳細膩,成就了自己,也在藝術領域創造了專屬的一頁。
光是春意瀰漫溫柔眼前的《窗內的紫丁香》就足以證明許多事了。
《小孩在沙灘上玩耍》
Children Playing On The Beach
Mary Cassatt
1884, oil on canvas, 74x98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圖片來源 : 網路
《孩童沐浴》
The Child's Bath
Mary Cassatt
1893, oil on canvas, 100x66cm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圖片來源 : 網路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