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宏德的曬鹽女》(Workers at the saltern)
Mathurin Méheut
1928,138x154 cm, oil on canvas
Musée d'Orsay,Paris, France / 圖片來源 : 網路
貪吃鬼們都知道來自法國布列塔尼葛宏德(Guérande)的鹽之花(Fleur de Sel)是鹽中精品。
布列塔尼因著特殊地理、地質構造,從西元三世紀開始便已產出海鹽,到了九世紀,藉由修道院僧侶的智慧,經歷無數日夜觀察潮汐、風向及日照之後,制定出一套嚴謹的製鹽法則沿襲至今;而這些大自然與人力智慧的結晶,不僅為當地帶來繁榮,甚至還開拓出歐洲第一條貿易路線。
且不說珍貴無比的鹽之花僅在陽光充足,吹著乾燥西風的下午使用人工採收,連富含礦物質的粗鹽也只能以人力採集。如此傳統千年不變,目前當地甚至還有五個從卡洛林王朝時期(les Carolingiens, 西元751-899年)便延續下來的鹽田。(但一直要到1532年因聯姻之故,布列塔尼公國才正式成為法國的一部份)
馬杜罕.梅爾(Mathurin Méheut,1882-1958)在布列塔尼出生,所受的藝術技能訓練和職業均以裝飾藝術為主,例如在陶器工廠從事裝飾工作,或是為法國海軍新建的輪船添上繪飾。
成長於布列塔尼,成年後才前往巴黎,這幅《葛宏德的曬鹽女》(Workers at the saltern,1928)所繪想必是梅爾自小相當熟悉的景象。
循著現代藝術發展風潮,簡潔粗略的筆觸,省略細節營造整體感;單純、對比的色塊強調了畫面的平面性和裝飾性,而鹽田水面上細緻的色調變化,呈現雲彩倒映水中那浮光掠影的美感,讓人想起莫內蹲在小船上瘋狂研究水光的光景。
也幸好此時藝術界與群眾早經歷印象主義、野獸派、立體派和達達主義的震撼洗禮,自由律動的抽象畫派也已由康丁斯基揮灑解放,再加上1920年代盛行的裝飾藝術風潮,曬鹽女才能以如此無畏的方式自在呈現。
關於畫家本倫,還有件事值得一說。
1914年,梅爾幸運地獲得一筆資金得以前往夏威夷和日本,只是隨著一次大戰爆發,行程被迫提早結束。但是這麼一來,他也成為當時唯一真正遠赴日本遊歷習畫的法國藝術家,並且留下許多在當地創作的作品。
比梅爾更早發展的許多印象派畫家前輩如莫內、竇加、梵谷等人雖熱愛浮世繪,並挪用這些日本版畫的表現手法於創作中,但都只能藉由相關日本文物,感受、想像日本文化,再體現在作品裡。
相較於此,能夠在當地親自遊走鳥居、啜飲熱茶的梅爾更是第一手感受到日本文化。若是一心追尋日本夢而追到普羅旺斯的梵谷地下有知,肯定羨慕得很~
梅爾在1914年曾經拿著一筆獎助金短暫到日本遊歷,後來因為一次大戰開打而中斷,這段時間,他以畫筆記錄下許多日本人事與景物。
《日本神社》
Mathurin Méheut,1914 / 圖片來源 : 網路
梅爾在日本的真實遊歷想必讓許多歐洲藝術家相當羨慕。
畫人家烹茶,他應該也跟著喝了幾杯熱茶。
《京都茶道》
Mathurin Méheut,1914 / 圖片來源 : 網路
梅爾也曾經參加過一次大戰,戰事與壕溝戰的殘酷面貌也呈現在他的畫筆下。不過他也真夠幸運了,竟可從戰場上安然退役。
《一戰戰場》
Mathurin Méheut,1915 / 圖片來源 : 網路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